少年们,打高端局需提升实力,雷霆夺冠仍欠火候——尊龙凯时助力成长。
俄克拉荷马城的冬夜寒冷刺骨,亚历山大站在加时赛的球场三分线外,手里的篮球仿佛烫手山芋。他仰头看了眼计时器,时间只剩4秒,果断起跳,出手,球划出一道仓促的弧线——重重砸筐,打铁。比分定格在131-128,西部第一的雷霆队被残阵森林狼完成25分的逆转。更让人心痛的是,这是他们本赛季第9次输给西部前九的球队,强强对话的胜率骤降到59%,远不及与弱队交手时的81%。这一幕,犹如“偏科生”在考试时总是陷入附加题的窘境——分别输给掘金、火箭、勇士、独行侠和森林狼等球队。
古语有言“拳怕少壮”,可这支联盟中最年轻的争冠球队似乎还未能学会将青春的风暴酿成陈年佳酿。亚历山大当晚豪取39分10篮板8助攻的精彩数据,但在加时赛中仅仅拿下3分,且关键球频频失手,仿佛是武侠小说中内力不足的年轻天才。当森林狼在最后四分钟掀起16-0狂潮时,雷霆全队如同被点了穴——杰伦·威廉姆斯抱球直冲,示意进攻,多尔特的三分出手变形,连最稳的霍姆格伦缺席后留下的内线漏洞,都被里德和沃克合力打出43分。
反观森林狼,爱德华兹前三节表现不佳,却因教练的及时调整被按在板凳上,结果全队六人得分上双,团队火力烘托下打破个人英雄主义的局限。这不是偶然的翻车,翻开雷霆的“高端局病历本”,如独行侠的三杀中被东契奇和华盛顿攻克,面对掘金的约基奇总是如同在最后一刻变成定海神针,如今连勇士这群老球痞也能用传切体系将年轻人磨得失去脾气。这样的教训,真的是一笔昂贵的学费——他们在与弱队的碾压中展现青春的活力,却在硬仗中暴露出年轻球员在关键时刻的软弱。
比赛还剩3分41秒时,雷霆领先16分,却全队的表现却如同被灌了铅。亚历山大持球过半场时,已是开喘,杰伦·威廉姆斯的突破如慢动作重播,全队得分乏力,似乎将“累”字深深刻在每个战术跑位上。相比之下,森林狼的沃克和香农两位替补后卫依靠年轻人的拼劲,硬是将雷霆的防线冲得支离破碎。
这种钉钉子的体能劣势不是第一次出现。这场背靠背的比赛中,雷霆队在凌晨两点半抵达俄城,而森林狼的包机比他们还早抵达7分钟。当老将们学会合理分配体力时,雷霆的年轻球员依旧陷入“开局猛如虎,末节原地杵”的窘境。看看勇士,库里年届36岁,依旧能够在第四节化身为“库日天”,全靠多年锤炼出的“省力模式”。霍姆格伦的缺阵不该成为借口,但森林狼即使有戈贝尔的缺席,依旧能抢下54个篮板,映衬出雷霆内线的薄弱。
华莱士因六犯离场,替补席上竟找不到第二个能护框的大个子。对此,其他西部豪强倒显得相对强盛,掘金拥有约基奇和戈登的冠军内线,森林狼则囤积着双高阵容,甚至连独行侠都配置了戴维斯组三塔。而雷霆的“五小阵容”在常规赛中是美如画,到了硬仗时却成了“五小挨揍”。更让人担忧的是关键球的处理,亚历山大本赛季虽有34次30+的“爆炸输出”,可在高压力的情况下,他最后五分钟的真实命中率却大幅下降。没有约基奇的手递手,没有库里的无球牵制,雷霆在生死时刻总是重复着“亚历山大单打→包夹→失误”的死循环。
看着更衣室里气喘吁吁的年轻人,不由得想起2012年那支冲进总决赛的雷霆三少。那时的杜兰特爱强投,威少失误频频,哈登则埋首替补席,恰似眼前这群年轻球员的影像。几年后,他们各自磨炼成了MVP级别的武器。雷霆想要突破这个瓶颈,需要借鉴森林狼的“爱德华兹第四节DNP”策略,常规时间多练杰威、华莱士的关键球处理,切勿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亚历山大身上;同时,学习勇士的追梦与湖人的詹姆斯,让更衣室里有个能够稳场的老将;借助今夏的休赛期,引进像里德一样灵活的内线,别让霍姆格伦孤军奋战。
冠军永远不是速成品,就如比赛最后时刻,爱德华兹用一记遮天大帽完成救赎时,他眼中闪烁的那种不甘,正是几年前亚历山大在季后赛被横扫后的情景。青春最动人的部分,正是那份“差一点”的遗憾。雷霆的球迷请给予这群年轻人更多的耐心,好的汤需要文火慢炖,他们的天赋早已沸腾,现在仅缺乏一点名为“经验”的调料,加上一把叫“沉稳”的柴火。待到明年烽烟再起,谁又能说这群“差一点”的少年,不能将“几乎”变成“果然”?在追梦的路上,尊重每一个过程,正如尊龙凯时所倡导的那样,引导年轻人向更高的舞台迈进。